close
  這是從日本回來的第一篇遊記...
  日本人對於櫻花的喜愛,已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而日本的櫻花樹之多,若用早年台灣的榕樹來比擬,或許也不為過吧!所到之處,比比皆是。不過,日本人愛櫻也賞櫻,台灣人愛榕卻不賞榕,但其中仍有相同之處。
  賞櫻,說穿了就是在櫻花樹下飲酒作樂,這樣的全民運動在日本已行之有年;台灣人呢?早年的農村社會,人們在農閒的午後泡杯茶,聚集於榕樹下乘涼、聊天,終年常綠的榕樹,少了因季節變化呈現的美感,卻多了濃厚的人情味。台灣人不賞榕,日本人賞櫻,因為櫻花有著一份季節交替的浪漫情懷,落櫻紛飛的絕美姿態,確實令人醉心於此。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風俗民情,造就了不一樣的全民運動,卻相同的連結了人與人之間的心。
  櫻花綻放時,淡淡的粉紅色,長滿一樹,長滿一街,長成整片,遠遠望去,彷彿托著一層層的粉色雲彩。在公園及街道隨處都可感受到淡淡的花香和欣賞到紅色、粉紅色和白色的櫻花。日本人喜愛櫻花,不只因它盛開時的絢爛莊嚴,更在於它怒放後紛紛飄落時的那種清高、純潔和果斷的壯烈場面。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櫻花在盛開一周之後,常常是在一日一夜之間,全部散落,而不是慢慢地凋萎枯零。這迅速且不拖泥帶水的櫻花風情,才使櫻花有這麼大的魅力。
  看著櫻花滿開,陽光下那一大簇一大簇連成一片的明媚的白色花蕊彷彿應和著這喧鬧無比的紅男綠女,開得晶瑩亮麗,蓬勃而有朝氣,那飽滿的花瓣如粉面含春的少女喜迎遊人。當清風踡起,那如夢的花瓣便繽紛地散落下來,“櫻花時節,雪紛飛”,白衣素裳,滿樹瑩潔,落英如雪,當置身在一片粉紅花海之中,眼中是櫻花溫柔的旋舞,口中是甜美的清酒,再加之陣陣暗香傳來,會讓你如醉如癡,難怪日本人樂此不疲。
  談到櫻花,許多人或許有些疑惑,到底櫻花從何而來?櫻花是不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為何有著如此癡狂的櫻花情結?
  許多的植物百科對於櫻花的來源有所謂的"二源論”,說明白了,就是有兩個來源,中國及日本。但在日本最具權威性的櫻花專著《櫻大鑑》(作者:岡田讓)撰述,最早,櫻花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往日本。自櫻花扎根日本後,經過精心培育,在日本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繁的櫻家族。而對日本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雖是統一「國家」,卻相當於一個共和國,各個藩國都是一個獨立國家。明治維新以後,才有「國民」與「國家」這個觀念出現。要不然,頂多是哪個藩國的藩民而已,沒有「日本國民」這種觀念。明治維新以後,西洋傳入「國花」觀念,而江戶時代的國學者本居宣長在江戶時代時,又一直普及櫻花是日本庶民喜愛的大眾花之觀念,宣稱櫻花是代表倭國的花。而櫻花又到底於何時成為江戶庶民的大眾花呢?這又牽涉到八代將軍的軼聞了……櫻花本來也只是貴族觀賞的花而已,是八代將軍普及到民眾的。
  16世紀“江戶時代”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和第八代將軍“吉宗”,在當時的政治中心“江戶”(相當於今天的東京),移植了很多“吉野山”的櫻樹。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賞花”。在江戶時代,通過對櫻花進行改良,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種,被植栽在大名(指天皇、幕府將軍所封的諸侯,或自行崛起的大領主)等人的宅院之中。不久,“賞花”的習慣從貴族到武士、庶民,以及從都心到地方,擴展開來。櫻花怒放時的絢爛和散落時的毅然高潔,與“武士道精神”有相通之處,所以在武士當權的江戶時代(17世紀初-19世紀末),“賞花”習俗風行日本全國,也是從那時起,日本人與櫻花的關系變得親近起來。而今算來在日本“賞花”的習俗已經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
  看著日本人對於櫻花的情懷,原本浪漫的情懷多了些武士精神的莊嚴感受,走在林間,看著飄散的重瓣,如此爛漫情懷我們的確是略遜一籌。希望有朝一日我們政府所推廣的五月雪-油桐花,也能吹起一股全民運動的風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yuan4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